花10000美元可以买到什么?一次奢华的国际旅行,一辆车子的首付,10台最大容量的iPhone 11 Pro……那么你会花10000美元买一件看得见但是摸不着的艺术作品吗?


01
Kaws直言,他自己也没有想到《The Kaws Album》会拍出这样创纪录的天价

Kaws是艺术家里的头条常客。在Instagram上坐拥283万粉丝的他,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大量的讨论。即便是平日里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人群,也至少听说过当初有人为了抢Kaws X 优衣库联名而大打出手的都市传奇,或是那幅去年以1.6亿港元的天价被拍出的画作《The Kaws Album》。


01-03
大受欢迎的Kaws X 优衣库联名款T恤,刚上市时曾经引发疯抢

去年3月,Kaws在维多利亚港里放置了一个37米长的巨型充气玩偶形象Companion,当时正值Art Basel盛会,一时间风头无二。不管是艺术行业从业者还是普通的市民都在讨论这个眼睛画成两道叉的人偶。维多利亚港的充气玩偶实际上只是Kaws的作品《Holiday》中的一部分。他同样将这个巨型玩偶放到了富士山脚下,首尔石村湖等等地标。


01
维多利亚港的巨型充气Campanion

上周,Kaws再次点燃了社交媒体。他联合AR艺术机构Acute Art推出了一个AR艺术项目《Expanded Holiday》(《扩展的假期》)。整个项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纽约、伦敦、东京等11个城市举办的AR大型展览。借助Acute Art的app,观众可以看到悬浮在各个城市标志性地点上空的Companion虚拟雕塑。


01
东京涉谷十字路口上漂浮的Companion

第二部分是名为《At This Time(Expanded)》的限时版本AR雕塑,尺寸为45cm,只要花上人民币45元,两杯奶茶的钱就可以获得这件AR雕塑一周的使用权,可能算得上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正版Kaws作品了。


01
疫情发生后Kaws特意在Acute Art app上增加了一件限时免费的AR 雕塑供人们在家中使用。

项目的第三部分是全球限量25件的永久AR雕塑《Companion (Expanded)》,尺寸为1.8米,售价盛惠10000美元。先别觉得贵,即便你现在想买也买不到了。目前网站显示该件作品已经一件不留,全部售罄。

不要以为这些花10000美元买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作品的人是疯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真正的商业奇才。Kaws基本每一款玩具都是发售后5年内价格就上涨10倍,有几个基金收益率可以与之媲美?

 

Kaws的AR作品同常规作品一样,有一张确保其真实性的证书,而且也同样可以在二手市场进行转售。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转售这些AR雕塑,但是也不禁让人有些期待:5年之后,不知道这些AR虚拟理财产品会涨到什么样的价格呢?


01
artprice.com所统计的Kaws历年作品拍卖收入图表,如果加上2019年以1.6亿港元成交的《The Kaws Album》,上涨趋势会更加明显。

可以看见、可以收藏、可以买卖,但就是无法触摸的艺术品,Kaws的这个尝试或许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品交易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卖出天文数字的《The Kaws Album》相比,《Expanded Holiday》或许会在艺术史上留下更大的影响。

这也不禁让人心中产生巨大的疑问:为什么有的艺术家一生都籍籍无名,在温饱线附近徘徊挣扎;而像Kaws这样的艺术家却能把一整套商业游戏都玩得风生水起,相当于直接把印钞厂开在了家里?Kaws的经验中有什么“艺术家致富指南”可供总结吗?

重复的力量

 


01
1999年Kaws与日本玩具生产商合作生产的第一批Companion玩偶

在如今这个时代,艺术家如果想要成名必须要懂得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经营。品牌的高度或许基于尝试了多少新鲜的东西,做了多少前所未有的尝试;但是品牌的建立本身一定基于“重复”。一个平凡如砂砾的元素只要不停重复,就会从这重复中获取全新的含义,成为艺术家区分于他人的DNA。

 

如果说梵高选择重复的东西是富有流动感的笔触,蒙德里安选择重复的东西是几何,那么Kaws选择重复的东西就更加简单、直白:画成两道叉的眼睛。根本无需总结提炼,一眼就认得出来。

 


01
Kaws 1998年创作的作品《Skull》

Kaws被许多艺术批评家所诟病的一点是他不断地重复叉叉这个符号,似乎有些偷懒嫌疑;但是殊不知,正是这种重复,让它有了极高的辨识度,不是商标胜似商标。

 

现代人注意力持续的时间短得可怜,只有好认的东西才能及时攫取大家的注意。而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似乎找不到比这双XX眼更好认的标识了。市场营销学里有一个理论,“好认的东西才有营销的价值。”Kaws的作品就具备了这种营销价值。

“挪用” 无罪

 

现在看着Kaws接受采访时温和的样子,很难想象他年轻的时候居然有”法外狂徒“的一面。他会大摇大摆地把纽约电话亭里的广告牌卸下来,搬回家,画好之后再若无其事地装回去。自始至终都没有人找过他麻烦,纽约人都以为他只是安装广告的工人。


01-02
Kaws在CK广告牌上的创作如今也在拍卖行拍出高价

之所以选择在电话亭广告上作画是因为Kaws觉得,在现成的广告牌上再创作,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话

 

当时纽约的大街小巷都布满了时髦的CK广告,年轻的Kate Moss和Christy Turlington穿着简洁又性感的内衣,黑白的照片非常摩登。而Kaws添上了色彩鲜艳的螺旋状形象”Bendy“之后,整体画面在时髦之外更增添了许多趣味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01-03
从左至右👉:披头士专辑《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封面,《辛普森一家》里的《黄色专辑》,《The Kaws Album》

至于那幅被载入当代艺术史册的《The Kaws Album》就更是绝妙的挪用。这张画作是Kaws对《辛普森一家》对披头士乐队的《佩珀军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专辑挪用的挪用,是俄罗斯套娃式的挪用再挪用。


01-02
Companion的手脚和短裤灵感全部来自于米老鼠

虽然客观上来讲Kaws的每次挪用,改动的东西并不算多,但是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挪用,谁又能说它全无艺术价值呢?


01
为了庆祝宜家与Virgil Abloh的合作系列,伦敦的一家宜家把招牌改成了“宜家”

Kaws的这种挪用手法其实也不由地让人联想到如今时装界的争议性人物Virgil Abloh。Virgil Abloh有一个著名的”3%设计原则“。意思是:只改动3%的细节,就能让预先存在的东西变成一个全新的设计。

 

Virgil Abloh的品牌Off-White最有名的标识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双引号元素。现成的东西加上简简单单的双引号,就增添了全新的含义。它可以是一种讽刺,或是一段引述,当然也可以是一种注释。


01
Virgil Abloh与Kaws也有私交,这是他在Kaws工作室参观时候的照片

Kaws与Virgil Abloh用相似的挪用手法都获得了商业上巨大的成功。在如今这个年代,挪用不仅无罪,或许还是一条扬名立万的捷径。

意义并不重要

Kaws并非艺术家的本名,而是他从街头涂鸦时代就开始使用的化名。许多人都曾经猜测,Kaws这个名字背后带有什么深刻的含义?Kaws本人倒是坦率得可爱,他自己揭示了谜底:其实Kaws这个名字毫无意义,他只是觉得这几个字母拼在一起十分好看,仅此而已。

这是Kaws与其他学院体系出身的艺术家非常不同的一点。别的艺术家都恨不得写一长串的作品描述,试图用看上去高深莫测的文字来增添作品的艺术价值。但Kaws完全是反其道行之的。他采取了彻底的放任态度,一切交由观众评说。

 

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至多说过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传达一些情绪”,与观众之间“产生对话”。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试图用语言装扮过自己的作品。倒是许多收藏了Kaws作品的博物馆会代为炮制一些“深刻”晦涩的解读。


01-02
杜尚的达达主义名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和Kaws的作品是不是带有一种类似的“恶趣味”?

直白承认自己的作品毫无深意,这种做法倒是有一点让人想起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达达主义的艺术家通过追求“无意义”实现对既定艺术标准的反抗;而Kaws也通过承认“无意义”,对学院派的艺术家们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自下而上的艺术之路


01
青年时期的Kaws

Kaws的商业奇迹,其实是一个只有互联网时代才会发生的奇迹。

 

Kaws并不是来自于什么艺术世家,全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从事艺术相关的工作。Kaws从小也不怎么去美术馆、画廊这种文艺气息浓厚的场所。他所有汲取的艺术养料都来自于墙面上的涂鸦,纽约的街头才是他的美术馆。


01
年轻时的Kaws和自己的作品合影

所以当他手握第一批1500个Companion玩偶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用这些小玩具打入艺术圈这个高高在上的体系。他只能去一家家商店推销,店家也通常态度傲慢,即便同意寄卖,也要等个半年才把货款结给Kaws。Kaws对自己作品实时的销量和顾客的反馈统统一无所知。


01
Kaws网站

直到2002年Kaws决定开设自己的网站,一切才正式被颠覆。Kaws砍掉了中间环节,直接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贩售作品。对于Kaws的受众来说,互联网本来就是比实体店铺更为熟悉的介质。网站开设之后,Kaws的作品瞬间就以惊人的速度售出,因为抢购的人太多,网站还时不时就会崩溃。

在Kaws的作品在互联网上成为青少年疯抢的对象之后,艺术圈才刚刚有点回过神来。逐渐有画廊和策展人开始联系Kaws,这个曾经觉得画廊遥不可及的街头少年成了所有人争相邀请的座上宾。

 

1974年出生的Kaws今年已经46岁了,但是他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程度却远远超过同龄的艺术家们。这或许正是因为他比其他人更明白互联网的力量。

人人都买得起的艺术


01-04
Kaws X 优衣库联名T恤

虽然Kaws的作品动不动就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标价上一长串的零看得人眼晕,但是实际上他确是为数不多推出平价周边的当红艺术家之一。当Kaws谈及与优衣库合作的原因时他说:”我不想做200美金一件的T恤,我想做一些人们可以真的去购买、去穿着的东西。优衣库的质量很好,而且他们有大量的门店,我们可以覆盖全球。”


01
Kaws X Dior联名

“覆盖”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词。如今的Kaws已经不需要证明自己的江湖地位了。拍卖行拍出的高价,Dior这样的奢侈品品牌联名,Kanye West和Pharrell Williams等等大咖的支持,都已经证明了他的作品可以走得有多“高”。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下沉再下沉,触及更多此前从未接触过他的受众,从而真正地实现“覆盖”。


01
Kaws X 空山基作品《No Future Companion》

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讲,也非常好理解。评价一个商业模式最基本的维度之一就是:市场有多广阔。仔细想想,无论你的收入处于什么水平,你都能在Kaws规模惊人的产品线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富豪可以在苏富比拍下Kaws的天价画作,中产阶级可以收集Kaws的限量玩偶,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花一百块不到买一件Kaws的优衣库联名T恤,赶赶时髦。


01
左为Kaws X Dior限量公仔,售价7500美元;右为Kaws X 优衣库公仔,售价199人民币

无论他生产平价产品的动机是艺术民主化还是纯粹的商业考量,Kaws的确实现了让他的XX眼小人覆盖全球的计划。从这个意义上来讲,Kaws能赚钱实在是太理所应当了,因为他的目标客群是:全世界。

Kaws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吗?

Kaws是一个商业上非常成功的艺术家,对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有异议。但他是一个好的艺术家吗?

 

艺术评论媒体《The Art Newspaper》曾经就刊载过一篇文章,标题就火药味十足:《为什么Kaws不是一个好艺术家》。文章登出后不久,互联网上立马就出现了驳斥这篇文章的”檄文“:《为什么Kaws是个好艺术家》,非常热闹。


01
Kaws作品《The Walk Home》

其实波普艺术在诞生之初也受到过类似的争议:如此商业化,大规模生产的东西也可以登堂入室,被称作为艺术吗?虽然现在大家都将Andy Warhol尊称为艺术家,但他要是活在互联网时代,免不了也要像Kaws一样,经历几场互联网骂战。

实际上Kaws贩售的与其说是各种形态的艺术商品,不如说是一种将世间万物”Kaws化“的能力。他最大的作品其实是一块名为Kaws的”彩色玻璃“,观众可以透过这块玻璃观察世界。如果透过这块彩色玻璃看米老鼠就有了Companion;透过这块玻璃看《辛普森一家》就有了《The Kaws Album》;透过这块玻璃看富士山,就看到了富士山脚下躺着的巨型玩偶。

 

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是Kaws不能拿来用的。这种惊人的弹性、流动性和兼容性或许才是Kaws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