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东京奥运实在命运多舛,先是Zaha Hadid设计的主场馆因为预算被叫停,接着会徽被告抄袭,现在宣布延期到明年7月23日。

不过,回头看1964东京奥运,战后条件难上加难,但一支陨石级的设计团队,却创造出了奇迹般的设计,在超过半个世纪后,依然影响着世界。

1964年,就在日本被投下两次原子弹的仅仅19年后,东京启动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新干线,举办了亚洲的第一次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那一届东京奥运的视觉设计,也是日本设计影响力的转捩点——在奥运史上第一次运用了现代设计,以一种一目了然、记忆深刻的方式,让世界重新认识了日本。

背后的设计阵容中都是超级响亮的名字。当年的东京奥运艺术总监胜见胜,号召了一批日本宣传美术会的设师,当中有殿堂级的龟仓雄策、原弘、河野鹰思,也有彼时还年轻、后来发光发热的田中一光、横尾忠则、胜井三雄等等十多人。


01
虽然设计师没有酬劳,但他们收到了有钱也难买到的奥运开幕典礼门票,是前辈原弘的设计

大家不分高低、群策群力,在提前交出奥运会徽、海报之后,还在开幕前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主场馆及其他奥运平面设计。

任务重、时间短、几乎没酬劳,这些设计师究竟做出了什么传奇的设计?不要眨眼,马上跟我们瞬移回去看看!

冉升起的朱红日之丸


01
当年意气风发的龟仓雄策和他引以为傲的作品

显然,网友们对2020东京奥运会徽不太满意,甚至纷纷出现了“用之前的就好啦”、“没有任何设计能够超越它”这样的声音。姑且不谈抄袭事件,怪只怪前任太过强大,这个深入人心的会徽,出自平面设计大师龟仓雄策之手。

这个言简意赅、直接有力的设计诞生于1961年,只要看一眼就能记住,五十多年过去都一点也没过时。不过日本设计的简单背后,必有深意——朱红的日之丸,以日出之姿,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色彩和体积振奋又提神,充满了新希望。


01
当时黑白电视仍在使用中,所以日之丸还有个黑白版本

下方的金色五环和TOKYO 1964,出自昭和年代的另一位代表设计师原弘之手。五环紧托着太阳,和TOKYO 1964遥相辉映。在当时战后的萧条气氛中,这个醒目无比的设计,猛然把民众的情绪拉到最高点。


01
动画《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中的横滨街头

01
会徽遍布大街,还出现在当年的Toyota广告中

龟仓雄策坦言,这个看似简单的标志,一点也不简单。“要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日本的干净整洁和奥运的动感活力,但又不能太复杂或包含过多的想法。”

要知道,在此之前,奥运会徽都是传统的插画或具象的图案,但深受包豪斯影响的龟仓雄策认为,尊重日本传统的设计不代表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纹样,视觉传达必须使用人人能懂的设计语言,才能摒弃隔阂,被世界认可。


01-02
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超级玛丽在哆啦A梦的协助下,从一根水管弹出来变身安倍晋三,他手中拿着那颗红色球体,就是龟仓雄策海报中的日之丸

正如他说,“设计在任何时代都是历史的见证人,必须拥有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这个会徽是奥运史上的一个标杆,从此之后的奥运设计开始转入了现代设计路线。不过,如此“明目张胆”地出现完整国旗图案的会徽,只有这一枚。


01
2013年东京奥运设计纪念展海报,重构了龟仓雄策的设计,冲击力依旧

这个会徽同时也是1964东京奥运的第一张海报,共计印了10万张。压倒性的视觉出现在大街小巷,让日本从一片废墟中振作,也让整个世界注意到了日本的设计力。

后来,日本平面设计的核心人物永井一正评价这张海报:“这个作品让人理解到,美和功能性固然必要,但象征性更加重要,它在战后的平面设计界竖起了一座金字塔。”

关于这个设计,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龟仓雄策九岁那年搬到了东京,他家对面有一片红树林,满满的朱红色就是他对东京的第一印象,那也是他设计的原点。


01
会徽出现在一队小号上超级壮观
史上第一次用照片做奥运海报

你知道吗?1964东京奥运不止一张海报,还有其他三张,是奥运史上第一次使用摄影作品作为海报。

海报的设计师依然是龟仓雄策,摄影师是日本广告摄影界的中坚人物早崎治,其中第二、三张海报的摄影指导则是艺术总监村越襄。


01
1962年的第2张东京奥运海报

在1962年公布的第二张海报中,六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田径运动员,在夜幕中全力冲刺,比赛仿佛突然间静止了,让人不禁屏住呼吸。

血脉偾张的手臂肌肉,用力张开的手掌,腾在半空的小腿,紧紧抿住的嘴唇,都强调了运动的速度和力度。最前面的选手会是冠军吗?或者下一秒就被超越?黑色的背景看不到终点,输赢无人知晓,但运动永远不会停止。

为了拍到这么一张无懈可击的照片,运动员们从下午六点开始来来回回跑了三个小时,才得以从取景框中定格了这一个经典画面。


01
2020东京奥运宣传片向1964东京奥运海报致敬,增加了更多不同项目的选手

01
1963年的第3张东京奥运海报,岩本光司奋力扑水的手臂线条毕现,和游泳池赛道形成了大写的T字

又过了一年,第三张东京奥运海报发行了。这次拍摄邀请了三位游泳运动员,包括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200米蝶泳冠军William Yorzyk、第16届墨尔本奥运会200米蛙泳冠军古川胜,龟仓雄策本来打算让他们并排游泳,但最后,只留下了当时在念早稻田大学的20岁男孩岩本光司。

从小学写作文就梦想成为奥运选手的岩本光司,形容这次经历“简直是奇迹!”,他在70盏频闪灯照耀下,从傍晚一直游到午夜,拍摄结束几个月后才知道自己登上了奥运海报。虽然后来落选国家队,但今年将近八十岁的他依然在游泳。


01
1964年的第4张东京奥运海报

最后一张海报,在1964东京奥运开幕前登场了。和前面两张充满力量感的海报不同,这张海报上的运动员举着火炬,在黄昏的地平线上不疾不徐地奔跑,别有一种静谧、超然的氛围。这是为了致敬圣火传递的起源,一种古雅典的宗教仪式。

照片中的运动员,是当时顺天堂大学田径部的跳远选手田中良明,龟仓雄策形容他“拥有完美运动员的体格”。不过别看他这么从容淡定,拍摄当天可是冷风习习,吃了不少苦头,拍摄团队在荒川堤坝燃烧了10支火炬才有这样的成果。

零酬劳的黄金设计组合

01
1964东京奥运图标

01
赛场上的图标和赛程表一样重要

这个设计是为了解决国际赛事的最基础问题,语言障碍。国际奥组委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日本人讲英语很危险,法语就更绝望了,外国人对日语也几乎不通。”

担任奥运设计总监的胜见胜,在1964年初才被紧急指派解决这个问题,究竟什么语言能简单到能让所有人一目了然?


01
Isotype系统最初是由奥地利哲学家Otto Neurath和设计师Gerd Arntz发明的,致力于用图像来传达信息

精通Isotype国际图形系统的胜见胜,想到把这套原理应用到奥运设计。他把11名设计师聚集在赤坂离宫,包括田中一光、福田繁雄、横尾忠则、宇野亚喜良这些日后被写在日本设计史里的名字。


01
设计师们的临时办公室设在富丽堂皇的赤坂离宫

这些设计师的个性都很强,还必须和龟仓雄策创作的奥运会徽统一风格,这要怎么一起工作呢?他们首先提出一个主题,然后大家分头作画,再共同讨论。例如“洗手间”这个主题,就有设计师画出了狗狗抬腿的画面……


01
最终定案的1964年东京公共设施图标

要好理解、要能通用、要够摩登,最后,区分性别的洗手间图标在这时候第一次出现了!男性穿着西装,女性的造型参考了当年最时髦的Mary Quant迷你裙。在这届奥运之后,这套图标也无偿提供给所有国家使用。


01
奥运之后,胜见胜还带领这批年轻的设计师策划了平面设计展“Persona”,田中一光透露,胜见老师非常“可怕”,这种可怕既体现在性格上,也体现在他的设计意识上

胜见胜虽然不是设计师,但他作为设计师的导师,在这次奥运之后,让图标设计走进了我们的日常,至今还在整个日本、乃至世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面对复杂无比的东京地铁线路,游客只要根据图标指示大都不会迷路,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紧急出口图标上那个小绿人,它的设计师太田幸夫曾经就是胜见胜的助手。

2020东京奥运的73个运动图标,也是以1964年的设计为灵感创作的,并在静态图标的基础上,第一次使用了动态设计。

做日常器物的柳宗理还做过火炬

01
日本的火炬手大多是年轻人,而负责点燃主火炬的,也不是什么著名运动员,而是大学生田径选手坂井义则,他出生于广岛原子弹爆炸当天

很多人可能坐过柳宗理的蝴蝶凳,用过他那些实用且时髦的餐具,却不知道这个闻名世界的工业设计师,竟然设计过奥运火炬。

奥林匹克圣火,最初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为人类上天盗取火种,所以火炬一直维持着古典的造型。但柳宗理破天荒地打破了这个规矩,他设计的火炬朴实无华,在以往一批火炬中很是新奇。


01
奥运圣火从希腊奥林匹亚遗址开始传递

深受包豪斯和勒·柯布西耶影响的他,想着“我能用自己的专业为日本做些什么呢?”于是,他将西方的机械美学和日本的民间手艺结合起来。这个火炬设计的巧妙,全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01
除了火炬,圣火的载运装置也是柳宗理的设计

01
手柄上的文字是另一位设计巨匠杉浦康平的作品

虽然它长得像雕塑,却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它要装载燃料,要容易点火,还必须耐风耐雨,无论阴晴都能看清火光。因此,柳宗理使用了经过七年时间研发的日本不锈钢材料,来制造火炬的燃剂筒。

而手柄的部分,考虑到要耐热,能轻盈地单手举着跑,则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另外,奥运圣火传递需要长途跋涉,所以火炬还要满足能够大量生产的条件。

柳宗理以轻巧、实用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地完成了这次命题作文。我们可能没机会举火炬,但只要用过他的厨具,也能懂他的设计之美。这种美不停留在表面,而是让人真切体会到“用即是美”。


01
1964年奥运圣火从奥林匹亚到东京,全程26065公里,历时51天,有5244人参与

明治神宫前的“巨型帐篷”

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家丹下健三,一生做过200多件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作品,但一提到他,大家还是马上想起明治神宫前附近那个“巨型帐篷”,代代木竞技场。


01
充满张力的建筑线条,像肋骨般密致,隐藏着韧性

这个1964东京奥运游泳、跳水项目的场馆,拥有令人叫绝的屋顶悬挂结构。

丹下健三使用两根大塔柱,架起一对钢索,依赖钢索向外拉的力量,达到建筑力矩的平衡,像搭帐篷似的撑起了神社式的屋顶。试想一下,搭一个人的帐篷就够累了,这可是一个能容纳上万人的帐篷!


01
代代木竞技场标志着当时日本建筑的最高水平

在那个没有电脑运算的年代,这个结构惊人的设计绝不是丹下健三一人的功劳,他找来了杰出的结构工程师坪井善胜帮忙。许多年后,有工程师对这个建筑进行了分析,电脑运算的结果和当时手算的不差毫厘。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不远处建造了用于篮球项目的第二体育场,此处只用了一根主柱,搭配放射状的骨架,支起了整个空间。


01
代代木竞技场第二体育场

建筑外观如同海浪漩涡的形状,海浪的尖端是场馆的入口,顺畅解决了人潮进出的问题。这样的建筑结构在当时没有太多前例可循,建造者们就这样一边摸索一边实验,成就了这件杰作。


01
前卫的结构之下,又有洞穴似的神圣感

两个场馆在地下连通,地上则是宽阔的广场,这个设计聪明地区隔了人流和车流,也在比赛后留给了观众热烈讨论、休憩回味的空间。

现在的代代木竞技场除了体育赛事,还经常举办跳蚤市场、演唱会,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的演唱会就是在这举办的喔。


01-02
1964年代代木竞技场纪念邮票;代代木竞技场还没建好,23岁的伊东丰雄就跑去合影了

丹下健三在将近50岁时,才有了代代木竞技场这件巅峰之作,因为经历战争年代的他,一度没有任何设计机会,但就是这一件作品,影响了日后日本现代建筑的风向。那时候十岁的隈研吾,也是因为看到了代代木竞技场,才燃起了成为建筑师的志愿。

1964东京奥运开幕那天,天空蓝得不可思议,似乎誓要让人们忘记,前一天晚上刚刚下过倾盆大雨。火炬手高高举着柳宗理的设计,点燃了圣火台上的主火炬,也点燃了日本的新开始。

而今年3月7日,高达和夏亚扎古乘着卫星,真的冲向太空了!他们原计划在2020东京奥运期间围绕地球运行。不知道他们现在在外太空还好吗?一定会在主火炬再次被点燃之前,继续在太空守护着地球,为明年的东京奥运打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