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3岁的奶奶,用107kg的“哥斯拉级宝丽莱”,在生命最后的40年,拍出了4000+张,58×91cm的超大号照片。
全世界仅有六台的“哥斯拉级宝丽莱”
这位叫Elsa Dorfman的摄影师奶奶,看着从超大号宝丽莱中诞生的超大号照片,这么说道。这台20×24宝丽莱,被《纽约时报》形象地称为“哥斯拉级的相机”,是宝丽莱的创始人Edwin Land为了挑战极限而创造的巨大相机,全世界仅有六台。
它有着任何相机都无法比拟的即时成像效果,相纸尺寸最大能达到58×91cm,色彩仿佛油画般饱和,清晰度极致地细腻。此前做了15年黑白摄影师的Elsa,在麻省理工学院第一次看到20×24宝丽莱时,就被它深深迷住——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摄影生涯的终极器材。
那是在1980年代,要知道,此前这台相机的使用者都是些大名鼎鼎的摄影师、艺术家。而Elsa是个从繁华纽约失意回乡、转行做小学老师的中年摄影师,这台神奇相机根本轮不到她用。 全赖她每天不厌其烦地说服宝丽莱公司,才争取到租赁的机会。而租用这样一台相机,在当时每天要花费1750美元,每按一次快门还要花125美元。
Elsa说,“那时候在暗房里工作的如果不是个成家立业的男人,就得是个没有家庭的女人。“像她这样40+的女性,还真的不多见。况且在摄影界,沉重的机器一向是女性难以涉足的领域。这台相机重量高达107公斤,如同一个成年人高的巨兽,通常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操作,而大部分时候Elsa只有一个人。
拍一张照片竟然这么费劲,Elsa还一拍就拍了近30年,她到底拍了些什么呢?
收费15000美元的肖像工作室开张了!
为了这台借来的宝丽莱,Elsa特地和朋友合租了一个地下工作室。相机不方便移动,用来拍定点的肖像照是无可奈何,却也是天作之合。
Elsa用它拍摄了4000+张肖像照,拍摄的数量她并不在意,但对于拍摄的对象,她有一份非常神奇的清单:
人数最多的一次:四世同堂26人
年纪最小的:刚出生14天
年纪最大的:94岁
和兔子合影的家庭:3个
最常拍摄的犬种:拉布拉多犬
印象最深刻的刺青:怀孕9个月肚子上的龙
年纪最大的穿短裤的人:75岁
最常用的道具:足球
不允许使用的道具:真枪
最常拍摄的对象:Allen Ginsberg
庆祝结婚50周年的:20对
庆祝结婚70周年的:1对
摇滚明星:5个
知道自己快要死掉的人:8个
……
前面提到这台相机租金高昂,也难怪找Elsa拍肖像并不便宜。她的收费标准是15000美元,外加马萨诸塞州6.25%的销售税,以及2500美元不退还的订金。由于成本不菲,Elsa的拍摄通常都是为了纪念特殊事件,她常常会在照片下方写上拍摄缘由和日期。虽说特殊,但也不是什么家国大事。大多是新婚、成为父母或家族齐聚,想来我们这辈子值得被这么大张照片框住的时刻也不过如此。
好玩的是,Elsa在给伴侣拍照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规矩,拍摄对象必须处在一段忠诚的感情关系中。因为不止一对夫妻在关系破裂之后,把他们的合照还给了她,那种照片到头来怎么看都像是个不祥之兆,除了摄影师自己,没人想要啊。
在镜头前你要做的只是成为自己
除了其乐融融的家庭写真,Elsa的镜头前还出现过垂死的癌症患者、抗击艾滋病的朋友、马戏团小丑、垮派著名作家、lesbian机车帮……在那个经济和科技争鸣、华丽摇滚和性少数组织迸发的时期,她不知不觉竟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群像。
现在我们看到身边人举起小小的手机镜头,突然就变得不知所措,在那么大的宝丽莱之下,经过70秒显影,你脸上的毛孔和瑕疵,以及任何一个微小的表情都无所遁形。
但Elsa不要你掩饰,不要你完美,她对照片的处理很简单,只要你在白色的背景下做自己,她尽可能地拍出她的所见所感。这不是从形形色色的拍摄对象身上得出的经验,而是Elsa在给自己拍照的过程中得到的体会。刚开始她站在相机前也有些害羞,但她认为必须给自己拍照,这样才能知道别人在面对她的镜头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要怎么样才能感到舒服自在。
“后来当我面对相机的时候,我是乐观和感激的。或许是因为,我的生活已经改变了。我没时间、也没精力像30多岁时那样挑剔自己,这些20x24的巨大照片强迫我去接受自己60岁的样子。”宝丽莱即时成像的特性,非常适合捕捉这样坦率的瞬间。但岁月的呈现绝不是转瞬的功夫,那是一年一年的持续记录,揉合了生命的浓度,才能被载入相簿。
那些没人要的b-side照片才是宝藏
当所有人都追逐着一样的造型、一样的姿势,哪还有什么真实可言?这是Elsa最看不下去的事。所以,Elsa每次拍照至少要按两次快门,但通常客户只挑看上去更好的那一张,而剩下来没人要的照片,被Elsa称之为b-side照片。它们不是大众意义的好看照片,经常有一些尴尬的动作或奇怪的表情,在客人选照片的时候毫无悬念地残酷落选,但这些b-side可都是隐藏的宝藏,在Elsa看来,它们“完美极了”。
Elsa个人拍摄史上最糟糕的经历,是拍一个12人的家庭,其中拍了8张照片,每一张都有人眨眼。可想而知,这种废片客人是不会要的,但她全都悉心保存。虽然嘴上说是因为底片太贵了,舍不得扔掉,但她心里比谁都珍视这些瑕疵品,“我觉得它们比选走的那些还要好啊,怎么会没有人想要呢?真搞不懂。”
这种天然纯粹的摄影,乍看并不抓人眼球,但在巨大而细腻的照片上,所有人性和情感都不会被放过。因此Elsa说,“我不想探索拍摄对象灵魂的深处,也不想索取超过他们愿意给予的。生活已经够艰难的了,不需要再放大那些悲伤。”也是这个原因,Elsa的超大号照片才能充满包容力,散发着超大号的亲密和温暖吧。
如果照片有b-side,那么拍照的原因也有b-side——不只是为了凝固此刻,不只是为了留做纪念,Elsa认为自己拍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别人得到快乐。“我觉得我在这个宇宙的任务,就是让大家好过一点。”
这场40年的恋爱结束了
曾经有人问Elsa,“你觉得照片能捕捉真实吗?”Elsa爽快地回答,“当然不能了,哪怕你在两分钟内连续拍了二十多张照片,但每一张都是如此不同。”摄影师似乎是一个试图捕捉此刻的职业,但无论怎么努力,从来没有人能追得上“此刻”,但总有人不会放弃。
就像Elsa,其实从她用这台宝丽莱拍照开始,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她刚刚租到相机那时候,宝丽莱公司已经开始衰落,它在2001年宣布破产,2008年停止了20×24胶片的生产,当时世界上仅剩大约550盒存货。胶片在减少,拍摄也在减少。照片开始褪色,Elsa的肖像拍摄也在去年落幕了。这场一见钟情、不由分说的恋爱,一直持续了近40年,直到今年5月30日,Elsa因病告别了这个世界。直到最后,她都没有用其他任何相机替代这台宝丽莱。
“就像你能说出为什么你会爱上一个人、为什么婚姻会持续下去吗?当然了,没有持续下去的婚姻都是事出有因,但如果有人问我,‘那你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我想,我永远无法说清楚原因。”